曾海波,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00、2003、2006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大学、中科院固体物理所,获得物理学学士、应用数学硕士、材料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2年获得首批国家优青项目,2013年受聘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者”特聘教授,创建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及“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17年获国家杰青,现任材料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低维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以光电显示为主,光电成像、光电能源为辅,聚焦于量子点及二维两类半导体材料,在理论设计、精准合成、发光机理、发光器件及显示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提出了氧化锌量子点蓝色发光机理(AFM 2010, 20, 561,引用1300次);发展了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QLED发光器件(AM 2015, 27, 7162,引用1800)及其室温合成方法(AFM 2016, 26, 2435,引用1200),被同行在Nature等数十次评价为“首次(first)”、“发起了(initiated)”、“开启了(opened)”;从理论上(Angew 2015, 54, 3112)和实验上(Nature Comm. 2016, 7, 13352)发起了“锑烯”领域,被Nature专题评论为“新型二维光电材料”。获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 (5篇)、Advanced Materials (30篇)等期刊论文200余篇,被Nature等学术媒体亮点评论30余次,获Science等SCI引用3万余次,单篇引用超过100次50余篇,H因子为90,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得了中国照明学会“中国LED首创奖”金奖、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颗粒学会创新奖特等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担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发光显示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Nanotechnology等6个SCI期刊编委。
1.低维半导体计算设计;
2.二维晶体材料与器件;
3.量子点合成与发光学;
4.量子点显示发光器件;
5.量子点传感探测器件;
6.量子点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