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敏,男,1971年生,工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5),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201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委员等。
1991-2000年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2005年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回国就职大连理工大学。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合金凝固行为同步辐射原位可视化研究,并首次在原位研究中实现了电磁场干预。利用同步辐射成像与衍射等动态分析技术,研究了锡基、铝基、锌基、铜基等合金的凝固行为与电磁调控机理,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度“上海光源代表性用户成果”与2012年度“北京光源用户成果Highlights”,2009-2019上海光源成立十周年优秀用户奖。研发出电磁调控系列专利技术,解决了我国高铁等重大工程材料制备的卡脖子难题。
作为负责人,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金属材料多场耦合制备与极端使役环境原位实验集成系统(总经费:3300万元,在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多因素环境下材料微结构/应力同步辐射原位微衍射(SR-μXRD)系统(直接经费:729万元,在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合金凝固行为与控制(总经费:400万元,在研);GF项目-***仿生结构材料(总经费:220万元,在研);大连市重点学科重大课题-高模量耐磨陶铝新材料创制及示范应用(总经费:300万元,在研)等。以第一或第二完成人先后获得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全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奖,2016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读博硕研究生16人,已毕业博硕研究生40人。
1.铜、铝、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制备;
2. 热电转换材料合成与成形技术;
3. 高熵合金设计、制备与成形技术;
4. 仿生材料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