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男,1976年5月出生,山东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青科协)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科协材料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理事、全国半导体材料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委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兰州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Science Bulletin编辑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学报编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委。被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人才展。
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纳米能源与传感、自驱动纳米系统领域的研究。发表SCI学术论文90余篇,在Nature和Nature Nanotechnology等Nature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在影响因子10以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篇,论文被引用7400余次(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单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0次的论文有2篇。合作翻译纳米发电机领域重要著作《自驱动系统中的纳米发电机》(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获得1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009 年获得美国陶瓷学会授予的世界陶瓷研究领域年度最有价值贡献奖-Ross Coffin Purdy 奖,2017年获得Elsevier颁发的首届纳米能源奖(Nano Energy Award)。研究工作被英国《物理世界》评为2008年最好进展之一,被评为中国2008年十大科学发明之一。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被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知名学术期刊以New Focus等形式进行亮点报道,被BBC、VOA、CNN、NBC、PBS、《国家地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国际权威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多次受邀在美国MRS春季会议等国际国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或大会报告,并且以共同会议执行主席的身份组织主持了第448次香山国际科学会议。
已经培养了14名博士,14名硕士,其中2名博士(白所、成立)获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1名硕士(王哲)获甘肃省优秀硕士论文,1名博士(刘书海)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校长奖学金(全校仅3位博士研究生获奖)。指导学生在2019年第五届“互联网+”大赛中获金牌2块(省赛)、银牌1块(全国总决赛)。
主持承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重点项目、总装预研基金一般性课题、装发部-教育部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
1.纳米能源技术:纳米发电机、太阳能电池、热电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光、电催化)。
2.功能纳米器件: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
3.自驱动纳米系统。
4.新型材料合成与物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