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3月至2013年1月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分别做洪堡学者、博士后、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有机光电电极界面材料、共轭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
近年来共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影响因子>10的17篇,包括Adv. Mater.10篇,Angew. Chem. Int. Ed.4篇。研究工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总被引用1800余次,2篇核心论文各被引用超过150次,H-index为23。11次被Nature,Nature China,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予以专题评述或重点介绍。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8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
1.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开发有机/高分子光伏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发展高性能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
2.共轭高分子化学。设计新概念共轭高分子,发展新方法调控共轭高分子的光电性质。
3.有机光电材料。发展具有优异或奇特光学或电学性质的有机分子,探索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4.石墨烯材料。开发可溶液加工的石墨烯材料,用于有机光电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