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元,男,籍贯福建建瓯,博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5年在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回国工作。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首批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
近年来致力于发光材料电子结构与性能研究,在无机发光材料控制合成、电子结构、光学性能及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已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 J. Am.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40多篇,被他人引用五千多次,15篇论文入选近十年化学、材料和物理领域ESI高被引频次论文(top 1%);出版《稀土纳米发光材料:从基础到生物应用》等Springer英文专著2部,专章6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4项(授权17项)。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入选年度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2010,2011,2013,2014)和 “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2011,2014,2015)。
曾任第十八届国际固体激发态动力学会议(DPC’13)组委会主席,Journal of Luminescence (DPC’13专辑) Guest Editor,担任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固态光谱学和光物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名誉教授,Journal of Luminescence和Reviews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期刊副主编,Nano Research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材料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全国稀土发光材料等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物理学会、OSA、ACS、RSC、NPG、IOP、Elsevier、Wiley-VCH、Springer、IEEE、AIP等80多种SCI国际刊物审稿专家。获第十届福建青年科技奖(2009),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二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10),第十七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10),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2),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2014)。
1.纳米光谱和光电子学:纳米发光材料不同于块材的发光机理、荧光动力学和电声子相互作用;
2.稀土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生物应用:基于时间分辨和上转换技术的肿瘤标志物异相(或均相)生物检测和靶向成像;
3.稀土(镧系)光物理和光化学:稀土化合物激发态动力学和能量传递;
4.光功能材料光电转换机理:激子复合和分离;瞬态吸收和瞬态荧光;超快激光光谱学;
5.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白光LED、激光和非线性光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