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广宏,男,汉族,1969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物理学院院长。2001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首席科学家,先进核能材料与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材料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理事。固体辐照效应计算机模拟(COSIRES)、聚变面对等离子体材料及器件(PFMC)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Nuclear Energy & Materials期刊编委、《原子能科学技术》常务副主编。
主要从事核材料特别是聚变堆金属材料模拟设计和实验研究工作,以“氢氦相关缺陷的产生机制与控制”为突破口,从物理机制上解决了金属材料中氢泡/氦泡形成与生长基本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氢氦等离子体辐照的方法与材料设计,为聚变等离子体辐照下关键材料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先后承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含杰青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主编文集3部,发表包括2篇PRL、12篇PRB/APL、10篇Nuclear Fusion、20余篇J Nucl Mater在内的SCI文章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1.金属缺陷物理与金属材料。
2.聚焦面向未来先进核能系统的金属材料,特别是聚变堆金属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结构性能关系与微结构设计方面的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