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月生,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1960年1月复旦大学物理学研究生毕业。1984年8月任复旦大学教授;1985年被批准为凝聚态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复旦大学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微电子教研室副主任,表面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在国际学术界曾担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委员(1993-1999年),国际学术刊物顾问编委。国内学术兼职有: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96-1999年),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1996-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超晶格与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和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半导体学报>副主编,<物理>、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发光学报>等刊物编委。 长期从事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的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在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态研究,多孔硅发光特性和机理研究,硅基低维量子体系的材料制备、物理特性和新型器件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成果。
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态研究;硅基低维量子体系和光电子物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