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生于云南祥云,籍贯浙江镇海。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力学进展》副主编,IJI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任。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热塑剪切带”,第一获奖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3) 、何梁何利奖(1999)、周培源奖(2000)和美国John Rinehart奖(2007)等国内外学术奖励。
白以龙主要从事爆炸、固体和非线性力学研究。阐明了热塑剪切变形局部化的准则、演化和结构针对冲击载荷下材料的破坏建立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提出了损伤演化诱致突变和跨尺度敏感性等概念。80年代初,突破当时国际惯用的最大应力经验描述,建立了热塑剪切模型方程及变形局部化演化的一系列新结论,被国际一些著名实验室证实和文献引用,一些文献称其为“白模型”,“白判据”。根据变形局部化的分析,提出延性极限的不稳定性机理,阐明了长期未能解释的变形极限图。针对真实材料受载产生大量微损伤的问题,建立了亚微秒应力脉冲技术,提出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演化诱致突变的理论。参加爆破成形模具强度和爆炸法制造金刚石的研究。针对核爆破波的传播,解释了应力波的衰减机理。
爆炸、固体和非线性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