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磁学和磁性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6年沈保根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86年至1988年作为洪堡访问学者,在徳国波鸿鲁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2001年至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2009年担任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主任;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研究了稀土-铁基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以及纳米晶复相稀土永磁材料的微结构、相结构与磁性的关系,合成出多种新型稀土永磁材料,解释了稀土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机制和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磁性耦合机理;研究了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相变、磁性和磁热效应,发现了一级相变镧铁硅基大磁热效应材料,室温最大磁熵变超过传统材料稀土釓的两倍,利用中子衍射、穆斯堡尔谱、电子结构计算和磁性测量等手段,研究了一级相变体系在相变温度附近的磁热效应,揭示了一级相变体系中大磁热效应的物理机制,给出了正确表征相分离一级相变体系熵变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和输运性质,解释了非晶态合金中磁性和电性的反常现象。
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和输运性质研究;金属-金属基非晶态合金中磁性和电性的反常现象;稀土-铁基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