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冶金工程系物理冶金专业。葛昌纯五十余年来在浓缩铀235复合分离膜,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 1952-1984年在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先后在冶金室、压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担任专题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10月-1883年4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在Max-Planck 材料科学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研究,获Dresden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创办起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他在浓缩铀 235复合分离膜,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1985年一等国家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第一发明人,是制造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关键材料-浓缩U235用复合分离膜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葛昌纯在研制成功一系列纳米粉末和纳米材料、在国内首次研制和生产成功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次还原铁粉和在天津、武钢建立起现代化还原铁粉基地、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全密度、无偏析、使用寿命为熔炼高速钢3-7倍的粉冶T15,开拓了我国制造全密度、高性能粉冶合金钢的先进技术并在钢铁研究总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粉末高速钢中试基地、在北京特钢厂和北京科技大学分别建立起我国第一台预应力钢丝缠绕热等静压机和第一台双2000(2000°C , 2000atm)热等静压机、和韩凤麟合著出版我国第一本30万字书《钢铁粉末生产》、在液相烧结机制的研究中、在用羰基法从镍冰铜提取镍代替电解法节电94%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粉末冶金;先进陶瓷;纳米材料;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