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7月12日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研制成6台具有国际水平的利用分子束和激光的大型实验装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并用这些装置开展多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分子光解研究中,得到碘代烷烃、卤代烯烃和酮类等分子的光解规律,并提出微观反应机理。在团簇研究中,首次发现一类新的含氢碳团簇,并提出筒状结构;还发现一系列金属与硫的二元团簇,得到其组份规律、稳定性、光解规律和团簇的形成动力学。还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分子的多光子电离和解离动力学;利用时间分辨红外发射谱,研究了自由基反应和分子碰撞中的振动能量转移;以及利用新建的飞秒激光系统,研究了分子在电子激发态上的振动弛豫等。
分子光解及光解碎片平动能、光电子能谱及激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