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宿松,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6年李亚栋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计划;1999年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包括单分散纳米晶可控合成与组装、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与形成机理、贵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复合物及其催化应用等。提出了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将水热、溶剂热合成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实现了金属铋、钛酸盐、硅酸盐、钒酸盐、稀土化合物等纳米线、纳米管的制备,揭示了液相条件下纳米晶的取向生长规律性;提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表观电负性概念及其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比传统高温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材料低400-500度的低温合成方法,在贵金属与其它过渡金属、主族等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研究